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外科学   7篇
综合类   6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内窥镜下保留大部分黄韧带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内窥镜下保留大部分黄韧带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技巧和近期临床效果。方法:5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男31例,女21例;年龄28~45岁,平均36岁;其中L4,524例,L5S128例。在内窥镜操作下,咬除上位椎板下缘1/4~1/3骨组织,纵向扩大骨窗,角度小刮匙在下位椎板上缘外侧分离出浅层黄韧带,用咬骨钳沿椎板上缘横行咬除浅层黄韧带成一小凹槽,用髓核钳在凹槽处钳夹黄韧带浅层向近端牵拉剥离并切除,保留深层黄韧带,然后用椎板咬骨钳在黄韧带外侧咬除小关节内侧1/4~1/3,扩大侧隐窝,游离黄韧带外缘,椎板咬骨钳咬除黄韧带外侧1/3入椎管,保留内侧2/3,神经根钩仔细分离突出椎间盘周围的组织,尽可能保留神经根周围及硬膜外脂肪,将硬脊膜及神经根牵向内侧,摘除突出的髓核。结果:52例中46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5~51个月,平均34.5个月。疗效评定按Nakai标准,优34例,良9例,可3例。手术时间45~75min,出血40~80ml,均无神经根损伤和硬脊膜撕裂等并发症。结论:内窥镜下保留大部分黄韧带,技术上操作可行且尽可能的保留了人体的自然解剖结构,最大限度地维持了脊柱的稳定性,临床效果好。  相似文献   
2.
疼痛是骨科手术后患者受到手术伤害刺激后的一种反应,切口持续的疼痛、紧张、焦虑的心理既影响休息,又易发生一系列的病理生理改变,还可以影响患者术后早期的功能锻炼,降低术后恢复的信心,自控镇痛技术是近年来应用于临床治疗的新方法,镇痛效果好,但其在缓解疼痛的同时也出现了一系列的并发症,现将我院2007年1月至2007年12月对52例骨科手术后病人应用镇痛泵的观察及护理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
脊柱内窥镜系统是将微侵袭技术应用于脊柱外科,目前临床上用于腰椎间盘摘除及腰椎管狭窄减压等手术,取得较好的疗效。我院2001年9月至2004年1月应用美国安捷公司生产的后路脊柱内窥镜系统经椎板间隙入路行椎间盘摘除术及神经根管扩大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327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三种融合方式治疗腰椎滑脱症的疗效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后外侧植骨融合、后路椎体间植骨融合、椎体间植骨+后外侧植骨融合(360°融合)治疗腰椎滑脱症的疗效.[方法]对206例腰椎滑脱症患者均采用椎弓根螺钉复位内固定,根据不同适应证选择PLF 56例,PLIF 108例,360°融合42例,观察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融合率等,采用Nakai标准[1]进行评估.[结果]术后随访12~60个月,PLF组手术时间(82±12.3)min,术中出血量(218±103.7)ml,融合率83.9%,末次随访时优良率89.3%;PLIF组分别为(103±15.2)min,(305+159.2)ml,98.1%,89.8%;360°融合组分别为(121±16.8)min,(387±172.4)ml,100%,88.1%.三组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融合率有统计学差异,优良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在合理选择适应证的情况下,PIE、PLIF及360°融合治疗腰椎滑脱症可获得相似的优良率,PLIF及360°融合均可获得较高的融合率,但手术时间长,术中出血量大.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颈椎前路分节段减压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 2003年12月至2008年12月采用前路分节段减压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48例,男25例,女23例;3节段病变39例,4节段9例;术中采用1个椎体次全切除加1或2个椎间隙减压,同时行植骨融合钛板固定,术后定期复查颈椎正侧位及屈伸位X线片,观察植骨融合情况,采用JOA评分评价神经功能。结果手术时间70~220min,平均87min,术中出血量120~800 ml,平均210 ml。全部获得随访,术后随访12~60个月,平均26个月,所有病例均获骨性融合,融合时间3~9个月,平均6.2个月。术前JOA评分为(6.3±3.2)分,末次随访时JOA评分为(13.2±3.6)分,与术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改善率为72.8%±16.2%,优良率为89.6%。结论颈椎前路分节段减压术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一种可靠术式,可获得理想的植骨融合率及神经功能改善率。  相似文献   
6.
关节镜下半腱肌腱与股薄肌腱重建前十字韧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半腱肌腱与股薄肌腱重建前十字韧带的手术技巧和近期临床效果。方法对18例ACL损伤的患者在关节镜下应用半腱肌腱与股薄肌腱重建ACL。将半腱肌腱和股薄肌腱对折成长约8.5cm的4股,在距两端2.5cm处分别用可吸收线编织捆绑缝合,导入股骨与胫骨隧道,屈膝90°两端以挤压螺钉固定于隧道内,重建ACL。结果术后随访3~24个月,平均14个月,术后前抽屉试验15例阴性,1例I度,2例Ⅱ度,Lachman试验术后16例≤I度,1例Ⅱ度,1例Ⅲ度,16例轴移试验阴性或I度,2例Ⅱ度,术后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平均86.5分,Tegner运动评级术后平均5.5级。结论关节镜下挤压螺钉固定4股自体半腱肌腱与股薄肌腱重建ACL具有损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的特点,是重建ACL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7.
脊柱内窥镜治疗多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微创手术是脊柱外科发展的一个方向。显微椎间盘镜是传统开窗和内窥镜相结合的一种微创技术,具有损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临床效果好的特点。我院于2003年9月 ̄2005年5月应用美国安捷公司生产的后路脊柱内窥镜系统经椎板间隙入路行椎间盘摘除及神经根管扩大术治疗多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197例,疗效满意,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197例,男108例,女89例,年龄25 ̄84岁,平均42岁,病程3个月 ̄15年,平均55个月,两节段突出190例,三节段突出7例,其中L3-4及L4-5双节段突出13例,L4-5及L5-S1双节段突出177例,L3-4,L4-5,L5-S1三节段突出7例。…  相似文献   
8.
内镜辅助下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试图在显微内镜下椎间盘切除系统(MED系统)的辅助下,探索一种新的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方法治疗胸腰椎骨折。方法共给13例L1和T12爆裂型骨折进行了治疗。先在内镜下置入椎弓根螺钉,然后改用自制的半管状微型拉钩暴露螺钉钉头,分离椎旁肌后装上连接杆复位,并在镜下进行减压和椎体内植骨。结果平均手术时间110min,平均出血量120mL。术后无须注射镇痛治疗。后突角度平均由术前的32°降为术后3°。高度丢失由术前的47%失变为术后的15%。术后腰背痛消失,未出现并发症。随访期间内固定可靠,无松动。平均骨折愈合时间为5个月。结论该手术有如下优点:技术安全、简单;骨折复位满意,内固定可靠;术中血量少,术后疼痛轻微;且无须从髂骨取骨。  相似文献   
9.
CT引导下等离子刀治疗椎间盘源性下腰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等离子刀是近几年来用于治疗腰腿痛的一种新的微创方法,我院自2004年7月引进该技术共治疗椎间盘源性下腰痛患者22例,近期临床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22例病人中,男13例,女9例。年龄23 ̄55岁,平均年龄36岁,病程3 ̄28个月,22例患者29椎间盘,L3-4 3个,L4-5 14个L5-S1 12个。所有病例患者主诉有顽固性下腰痛史,其中12例合并有一侧下肢疼痛,均保守治疗3个月以上无效。所有患者均行腰椎正侧位X线摄片和MRI检查,部分行腰椎CT检查。MRI提示椎间盘变性,膨出或突出,纤维环后方高信号区。1.2手术方法病人取俯卧位,在CT下确…  相似文献   
10.
MED腰椎手术失败综合征相关因素回顾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MED术后腰椎手术失败综合征(Failed back surgery syndrome FBSS)的发生与患者年龄、伴侧隐窝狭窄、术后康复、肥胖等自身因素之间的关系及应对措施.方法 对819例MED术后患者进行6个月~5年的随访,术后发生FBSS 63例作为病例组,与对照组进行比较,分析诸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 病例组63例,年龄≥60岁17例,伴侧隐窝狭窄22例,术后严格执行康复计划37例,肥胖14例,对照组756例,年龄≥60岁123例,伴侧隐窝狭窄177例,术后严格执行康复计划567例,肥胖143例.经x2检验证实老龄、伴侧隐窝狭窄是MED术后FBSS的危险因素(P<0.05,OR>1),术后严格执行康复计划是FBSS的保护因素(P<0.05,OR<1),而肥胖两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MED术后FBSS的发生与患者年龄、伴侧隐窝狭窄、术后康复有关,术前准确的神经定位诊断并充分评估减压范围,术中减少出血并充分止血,术后严格执行康复计划是减少FBSS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